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巨石陣

歷史

巨石陣又稱索爾茲伯里石環、環狀列石、太陽神廟、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欄、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歐洲著名的史前時代文化神廟遺址,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平原,考古碳年代鑑定技巧的結論是約建於公元前4000-2000年,屬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時代。關於巨石陣的年代,至今尚有爭議。但是少數數史學家綜合各種週遭因素後相信,巨石陣是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石器時代晚期建成的。 古羅馬人早就統治英格蘭,但是,古羅馬人的文獻卻未曾記載位於倫敦附近的這座建築物,加上石頭測算年份法只能算出石頭的誕生年代不能證明這些石頭是什麼年代被利用的,所以無法證明巨石陣的建造年代。公約1136年巨石陣第一次被人發現,但是此前的歷朝歷代卻未曾記載,所以,巨石陣的年份不可能有公元前2000年那麼久遠。
考古證明,巨石陣的修建是分幾個不同階段完成的。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開始了第一階段的修建。首先是修建環形的溝渠和土台。由藍砂岩排列成兩個圓環,是巨石陣的雛形。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修建了通往中央的道路。又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巨石陣:以巨石為柱,頂上則橫臥巨石為楣。構成直徑30米左右的圓環。而其後的500年間,這些巨石的位置曾經被不厭其煩地重新排列。形成今天的格局。
英國考古專家在巨石陣附近發掘出青銅器時代早期一位弓箭手的墳墓。研究發現,這個人大約生活於公元前2300年,巨石陣正是在此前後於倫敦西南120公里外的埃姆斯伯里形成。從墳墓中的陪葬品多達100件,包括金耳環、銅刀子和很多陶器,這個人可能是當時巨石陣附近地區的一位顯赫人物,一些考古學家因此猜測他參與主持建造了巨石陣。

巨石陣的意義

巨石陣的門型結構
巨石陣中幾個重要的位置,似乎都是用來指示月亮夏至那天升起的位置。而從反方向看剛好就是冬至日太陽降下的位置。除了太陽之外,月亮的起落點似乎也有記載。不過月亮的運行不是像太陽一樣年年週而復始,它有一個歷時19年的太陰曆。在靠近石陣入口處有40多個柱孔,排成6行,恰巧和月亮在週期中到達最北的位置相符,所以6行柱孔很有可能代表6次週期,也就是6個太陰曆的時間,觀測及紀錄月亮的運行有100多年的時間。
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人確切知道當初建造它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一些科學家認為圓形石林是早期英國部落或宗教組織舉行儀式的中心。還有一些專家認為那裡是觀察天文的地方,人們很可能在季節變化之際在那裡舉辦活動。科學家知道建造圓形石林的石頭來自威爾斯。但是沒有人知道古代的威爾斯人如何把這些幾十噸重的巨石運到300多公里之外的索爾茲伯里平原。
在英國的墓葬中時有發現一些石器時代斧頭雕刻與匕首和杯子,用來對死者的悼念,而巨石陣上的石柱上也有一些雕刻。科學家們由此認為,巨石陣是用來悼念死者的紀念物。英國科學家對巨石陣的石柱進行的雷射掃描發現,石柱上原先存在青銅斧頭等的雕刻,只是由於年代久遠被侵蝕而無法用肉眼看清。考古學家對巨石陣83塊石頭中的三根石柱進行了局部的雷射掃描。他們預計通過完整的雷射測量能夠提供堅實的證據表明巨石陣是悼念亡靈的紀念物,尤其周圍地區分布著數以百計的古代墓葬更能提供佐證。
其它一些理論認為巨石陣是一個日曆。每當夏至那天上午,日出的光線與巨石陣呈整齊的隊列。但這種理論與亡靈紀念物的假設並不矛盾可以同時成立。太陽可能作為一個價值的標誌,屬於這個紀念物的一部分;或者巨石陣在歷史上的用途曾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





金字塔

金字塔

名稱由來

西方文明使用Pyramid作為錐體建築的專有名詞已有兩千年,幾何學上此字就是指錐體,然而在建築學與考古學上,Pyramid最初是指古埃及法老的方錐體陵墓,直至後來發現了其他古文明也有相同類型的建築物時,才開始延伸至指所有的錐體狀建築物。Pyramid命名由來已不可考,但最早且傳播廣泛的記載是在《世界四大奇蹟》中。
至於中文名稱「金字塔」,一般相信是因為埃及法老錐體陵墓,平視時為等邊三角形,與漢字中的「金」字相像,故稱之為「金字塔」。

歷史狀況

古埃及人埋葬國王和王后的陵墓,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歷史從第三王朝延續到第十三王朝(前2686年-前2181),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鼎盛時期出現於法老胡夫以及其後的兩代君主卡夫拉和孟卡拉統治時期,他們都選擇了吉薩地區沙漠與綠洲的交界處建造他們的金字塔和其他附屬建築。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遊歷埃及時記下了最早關於金字塔的文字,近代關於金字塔的研究開始於拿破崙入侵埃及之後的進行的資料調查。
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不僅是當墓穴,在統治者健在時還起禮儀建築的作用。當初,在未完工的金字塔前,都要建一座小型宮殿,統治者在位33年及此後每隔3年都要在那裡慶祝法老的生辰。法老在慶典中,要向群臣證明,他是一個英明的君主、勇敢的軍人和生殖功能非凡的男子。

復活節島『摩艾』石像的秘密
  • 他們是誰?
    這些面無表情的臉龐,相信你一定不陌生!是的,它們是在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在看似空洞的臉孔中卻又帶有一點神祕,究竟它們想告訴我們什麼? 有人說,它們是外星訪客所雕刻,因為回不了自己星球,所以才會遙望遠方用來解鄉愁。也有人說,它們是原始部落居民的創作,因為環境受到破壞,所以雕刻石像用來警惕後人。究竟它們是誰做的?用意又是為何呢?在半身石像下面又藏有什麼樣的祕密呢?
    摩艾石像座落於復活節島,或根據當地的語言稱拉帕努伊島,另有依照英語音譯為伊斯特島(Easter Island),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復活節島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嶼之一,以600多尊充滿神祕的巨型石像吸引各國的觀光客和考古學家。其中以亞虎達喜、亞虎亞基維、拉諾拉拉庫和安納根納灣最為集中。1995年,拉帕努伊國家公園(即復活節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 是誰製造摩艾石像?
    根據維基百科所說,由於沒有文字資料的記載,復活節島最初的歷史已經無法重建。但是靠著人類學家的努力,以及島上的原住民所流傳的故事,大概可以推敲出幾種不同的來源。島上原居民世代流傳著一個傳說,他們的先人,大酋長霍圖•瑪圖阿帶著妻子和全家乘坐一或兩隻獨木舟來到該島。今日復活節島上的原住居民卻是毫無疑問地屬於南島語族玻里尼西亞人的後代,他們說著一種玻里尼西亞語的方言拉帕努伊語。無法確知玻里尼西亞人何時抵達該島,大多數資料及比較語言學的研究成果認為大約在公元300-400年左右,這也就是夏威夷島最早有人定居的時間。但一些科學家根據當地居民砍伐樹林時產生的木炭進行的放射性碳定年法實驗得出的結果推測的這一日期可能遲至公元700-800年。現在也有人根據不同實驗材料斷言,復活節島出現人類的時間大約在公元1200年左右,這就是該島森林開始消失的時候。
    挪威的著名人類學家托爾•海爾達爾指出了許多復活節島文化與南美大陸印第安人文化的相似之處,並認為可能有來自秘魯的印第安人與玻里尼西亞人同時生活在此島上。現今的考古證據表明,當代科學家可以利用DNA分析對復活節島原主居民進行基因測試,結果發現他們確實是玻里尼西亞人的後代。但是大部份復活節島原住居民在19世紀被抓走或強逼離開該島,當時殘留在島上的原住居民人口數量可能只有歷史峰值人口的1-2%,DNA分析只能說明那些殘留的人是玻里尼西亞裔。